王安石改革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人,少年時期非常喜歡讀書,記憶力驚人。

成年後考中進士,當時宋朝制度上的弊端已經暴露無疑,王安石決心改變這種局面,就向宋仁宗上萬言書,提出改革,而那份萬言書成為他日後的改革藍本。但是當時宋仁宗剛剛經歷慶曆新政的失敗,聽到「改革」兩個字就頭疼,並沒有理會王安石。

當時王安石和韓維關係非常好,而後來的宋神宗此時在做王爺,韓維恰巧是王府的官員,每次和還在當王爺的宋神宗討論問題的時候,如果受到讚揚就會說:「這些不是我的見解,而是王安石告訴我的」。就這樣王安石的名字深深地扎在還是王爺身份的宋神宗心裡。後來宋神宗繼偉,就把王安石調入朝廷。

王安石很能幹,宋神宗也很器重,後來就做了宰相,又下令讓王安石主持變法。

王安石任命呂惠卿為自己的助手,先後制定了青苗法,農田農曆法,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等法令,統稱新法。此後又任命四十多人為提舉官,把他們分派到各地推行新法。

當時朝廷上很多人都認為行不通,但是他排除眾議,說出了那句最有名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其實新法本質上來講對朝廷是有利的,但是壞就壞在了,去執行法令的人身上,比如青苗法,本質是借糧食給農民的措施,對農民是有好處的,但是那幫貪官強迫農民借糧,你說你不借,那可不是你說了算的,甚至發展到,官糧根本沒借,但是收貨的時候也要農民的利息,已經成了剝削百姓的手段了。其他法也是這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時間久了,反對人越來越多,就連宋神宗的母親還有奶奶都天天找他讓他廢法。後來宋神宗動搖了,借著有人拿乾旱攻擊新法,就把王安石免職了,後來雖然又任用他,但是不久又被罷免,而新法也就逐漸廢除了。

人生在世,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