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寧之喜是什麼意思?歸寧由來出處?

歸寧之喜是什麼意思?什麼叫歸寧之喜?

歸寧,是指新婚夫妻在結婚的第三日,前往女方家中探親,也稱為做客、返外家或三朝回門。女方家人通常會在中午舉辦歸寧宴或請女婿,男方也需要送禮給媒人以示感謝。這標誌著媒人的工作結束了。

歸寧俗稱回門,一般發生在婚後的第三、六、七、八、九天或滿月時。女婿攜帶禮品,和新娘一起回到女方家中,拜訪父母和親戚。這個傳統起源於古代,泛指婚後回家探望父母的意思。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宋代稱之為「拜門」,清代北方稱之為「雙回門」,南方稱之為「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之為「喚姑爺」,杭州則稱之為「回郎」。現代一般在婚後第三天舉辦,也稱為「三朝回門」。這是婚禮的最後一個儀式,象徵著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女婿感謝嶽父母以及新婚夫婦的恩愛美滿。女方家通常會設宴招待,新女婿坐上主位,女方長輩會陪同喝酒。新婚夫婦可以當天返回,也可以留宿數日,但如需留宿,則需分房睡眠,以避免對女方家人的冒犯。

禁忌方面,夫妻應在日落之前回到男方家中(據說這樣有助於生男孩),如有不得已的原因需要留宿,夫妻應分房睡眠,以免對女方家人造成衝突。

歸寧由來出處?

出自《詩經·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譯文:將我的心裡話告訴管家,我想回娘家看望父母。請把我的內衣洗好。清楚分辨哪些要洗,哪些不要洗,因為我要回娘家。

歸寧宴和回門宴的區別?

回門宴和歸寧宴是漢族婚禮中的傳統風俗,用於新婚夫妻回娘家探望父母和親屬。

回門宴通常在結婚後的第三、六、七、九、十天或滿月時,女婿會攜帶禮品隨新娘回娘家,向新娘的父母和親戚行禮拜訪。這個儀式表達了女兒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同時也表示新婚夫婦之間的感情和美滿婚姻。回門宴通常由女方家庭舉辦,新女婿會坐在主席上。

歸寧宴通常在結婚後的第三天舉行,用於新婚夫妻回娘家探望父母和親屬。這個宴會通常在中午舉行。在歸寧結束後,如果新婚夫婦是通過媒人撮合的,男方需要送禮給媒人以表示謝意。

因此,回門宴和歸寧宴都是漢族婚禮中重要的傳統風俗,用於表達新婚夫妻對家庭的感恩之情,同時也是展示新婚夫妻之間感情的重要場合。

歸寧讀音?

歸寧指的是回家探望父母,通常用於已婚女子回到娘家。發音為[guī níng],由歸和寧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歸為左右結構,寧為上下結構。

愛女歸寧是什麼意思?

歸寧的含義是回到家鄉看望家人,特別是指已婚女子回到自己的娘家探望父母,也可以稱作「回門」或者「回娘家」。在這個環節中,新郎和新娘以夫妻身份一起回到新娘家,完成了新婚的最後一個環節。歸寧不僅表達了新娘對自己家人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將嶽父嶽母看做父母,表達了對新娘家人的敬重和感恩之情,同時也讓新娘的父母看到了女兒的婚姻幸福,可以放心地將女兒交給新郎。

歸省和歸寧有什麼區別啊?

歸寧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的活動。在古代,諸侯朝拜天子結束後,天子會詢問他們的國家是否安寧,也稱為歸寧。但歸寧和歸省不同,歸省泛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僅限於出嫁女子。

歸寧通常是出嫁女子首次回娘家,也稱為回門、作客、返外家或歸省。由於各地習俗不同,歸寧日期也不同。有些是第二天,有些是三天後,有些是從結婚當天起。為了表示尊重,可以使用請柬或由娘家弟妹或小男孩送出邀請。現在通常通過電話或在婚禮當天口頭邀請。新郎必須帶禮物,到達娘家後,由新娘帶領新郎一起拜祖先。

歸寧時,新人通常會帶一些禮品,如橘子、蘋果(代表甜蜜)、香蕉(代表問候)、椪餅(或用椪柑代替,象徵著肚皮會脹)、酒等偶數物品。現代人通常使用簡單的水果代替。在北部,習俗要求新人帶兩種不同的餅,酥皮餅和青仔皮回女方家,讓嶽父母送給親戚朋友,告知新人已回娘家作客。在南部,沒有送餅的習慣,只有伴手禮。在歸寧的第二天,女方家會準備「歸寧宴」款待女方親友,介紹女方直系尊親及旁系尊親等,讓新郎一一稱呼,完成成婿之禮。在客家地區,新娘也會備數個紅包贈送給父母、祖父母、伯叔、兄弟姊妹等親人,收到紅包的親人應該加一點錢回贈新娘。

女方通常會準備一些物品給新人帶回男方家,讓公婆送給親友,如連根帶尾的甘蔗兩根(代表兩人有始有終)、雛雞兩對或一對、紅圓、米糕(如膠似漆)、面桃等。為了方便新人,現在很多人在結婚迎娶時就順便將這些物品放在喜車上帶回男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