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全名是”American-born Chinese”,意思是指父母為中國人或台灣人而在美國出生成長的人。大多數在美國出生的華人都是在1965年美國移民法放寬了對東亞移民的限制後,由中國或台灣移民父母所生的子女。在美國出生的華人作為一個群體,往往比一般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更高,因為他們的父母通常具有高學歷和專業背景。然而,ABC群體並不包括那些在《排華法案》之前來的華人。
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ABC通常與早期移民群體一樣,以相同的速度融入美國社會。他們可能能和父母說中文普通話,但不知道如何閱讀或書寫中文,往往以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父母有時會把孩子送到中文學校,以確保他們能夠保留中華文化和語言,但這種嘗試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理位置。在中國人密集的地區,比如美國沿海地區,由於這些地區本身的華人族群及新來的移民,使他們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更緊密的連結,ABC往往能保留他們的文化和語言。
同時,住在更接近美國中部地區的ABC,由於當地缺乏大型的華人社區或中國城,因此這些在美國出生的華人往往更容易被美國文化所同化。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隨著ABC融入美國文化,逐漸遠離中國祖先建立的文化和制度,ABC與中國傳統的接觸也越來越遠。雖然以前有類似同鄉會這樣的組織,成員彼此之間互相幫助與合作,然而年輕一代對這類組織缺乏興趣,因此參與這些組織的華人也越來越少。
在大多數情況下,媒體對ABC的形容描述不是很好。在李小龍成名之前,ABC一般被看作是聽話和勤勞的僕人。儘管從李小龍的電影表明,亞洲人並不像白人所認為的那樣無能,但卻對所有中國人都會某種形式的武術的新刻板印象也隨之誕生。
華裔美國人全稱是Chinese-born Americans,縮寫是CBA,它是指那些出生在中國或台灣,主要為了追求賺錢發展機會而來到美國的人。也被稱為fresh off the boat,縮寫是FOB,意思是剛下船的人,華裔美國人在不同程度的社會層級和經濟上都有所成就。大多數CBA的成就與表現都和ABC一樣好或甚至超過他們,儘管他們的父母給了ABC一些先天優勢,但CBA通常更努力並達到逆天改命的結果。正因為如此,CBA對ABC的評價往往很低,他們認為ABC不能理解父母為他們的成功所做出的犧牲和努力,只是依靠父母成就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