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個小時是什麼意思?第11章被稱為什麼?

時間和日曆是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在宗教、文化、科學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同的文化和宗教有著各自獨特的時間概念和日曆系統,這些系統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觀和歷史。本文將探討一些與時間、宗教經文以及不同日曆系統相關的問題,以深入了解這些主題的背後含義。

第11個小時是什麼意思? 《聖經》中的第三、六、十一和十個小時是什麼? 是怎麼說的?

“第11個小時”的說法源於《新約聖經》中的一則比喻,通常在馬太福音20章1-16節中找到。這個比喻是耶穌所講述的,關於一個地主招聘工人到他的葡萄園工作的故事。在這個比喻中,地主一整天都在招聘工人,從清晨開始,然後是第三個小時(約上午9點),第六個小時(約中午12點),第九個小時(約下午3點),以及最後在第十一個小時(約下午5點,即工作日接近尾聲時)也招聘了工人。

在傳統的希伯來時間計量系統中,一天從日出開始計算,所以第一小時是日出後的第一個小時。由於當時沒有精確的時計,”小時”的長短可能會隨季節和日出時間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這些小時代表了當天的不同階段,反映了古代猶太人計時的方法。

在這個葡萄園的比喻中,不論工人是在第一、第三、第六、第九還是第十一小時被僱傭,到了晚上結算工資時,地主給了每個工人同樣的報酬,即一天的工資。這引起了那些一整天工作的工人的不滿,他們認為他們應該比那些只工作了很短時間的工人得到更多的報酬。

耶穌通過這個比喻來說明天國的原則,即上帝對所有人都是慷慨的,不論他們在生命的哪個階段轉向他。”第11個小時”在這個語境中象徵晚來的悔改或機會,提示我們無論在生命的何時轉向上帝,他都慷慨地接納我們,並不因為來得早晚而有所偏頗。

現代用法中,「第11個小時」更普遍地被用來形容在最後一刻或在截止時間即將到來時採取行動的情況。這可以應用於各種緊迫的事務中,比如完成項目的最後期限、做重要的決策或在即將錯過機會前採取行動。

希伯來書是什麼? 第11章被稱為什麼?

《希伯來書》是新約聖經中的一封信,傳統上歸於使徒保羅所作,但這點在學術界並沒有廣泛的共識。現今大多數學者認為其作者未知。《希伯來書》的文學風格、神學內容和議題處理方式都與保羅的其他書信有顯著的差異。

《希伯來書》的主旨是向猶太基督徒闡明基督在上帝的救贖計劃中的中心地位,以及他超越先前的猶太教儀式、祭司制度和舊約的規定。該書將耶穌基督描繪為至高的祭司,他提供了一次而為所有人的犧牲,以置換掉舊約裡經常需要重複進行的犧牲儀式。

《希伯來書》第11章被廣泛稱為「信心的名人堂」(Faith’s Hall of Fame)。這一章節強調信心的重要性,並透過回顧舊約時代多位人物的信仰經歷,來闡述這一點。這些人物包括亞伯(Abel)、挪亞(Noah)、亞伯拉罕(Abraham)、撒拉(Sarah)、摩西(Moses)等,他們被舉為信心的榜樣,因為他們相信了上帝的應許,並根據這信心去行動,即使當時看不見那應許的實現。

在此章節中,作者對信心給予以下的定義:「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這一定義強調了信心與希望和對未見之事的確信之間的關聯。整章節強化信心與忍耐的訊息,鼓勵讀者即使在困難和逼迫中,也應保持對神的信任和對神應許實現的期待。

耶穌說的 時辰 是什麼意思? 《聖經》哪裡說到了 時辰 這個字?

在《聖經》中,「時辰」一詞被用於不同的上下文中,包括字面時間的指示以及象徵更深層意義的時刻。當耶穌提到「時辰」時,這通常指的是神既定計畫中的重要時刻,特別是指耶穌受難、死亡、復活,以及終末時刻的到來。

以下是《聖經》中幾個提及「時辰」的例子:

  • 1. 馬太福音 26:45 (新約) –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向睡著的門徒說:「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
  • 2. 約翰福音 2:4 (新約) – 當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迦拿的婚宴上提到酒不足時,耶穌回答說:「婦人,我的時辰還沒有到。」
  • 3. 約翰福音 7:30 (新約) – 提到耶穌的對手想捕捉他,但沒有人動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
  • 4. 約翰福音 12:23 (新約) –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 5. 約翰福音 17:1 (新約) – 耶穌在為自己的門徒祈禱時說:「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

在這些例子中,耶穌談到的「時辰」與他救贖計畫中預定發生的特定事件有關,表達了履行神旨意和達成神救恩歷史性頂點之時的到來。特別是在約翰福音中,「時辰」一詞常與耶穌受難和被高舉(即被釘在十字架上並最終復活升天)聯繫起來。

為了準確理解《聖經》中的「時辰」這個概念,專業學者會依據文本批判、歷史背景和神學研究來探討這個詞彙在不同處境下的具體含義。《聖經》的每個引述都應該在其文學和歷史脈絡內進行解釋。”時辰” 的概念既是具體的時間點,也是代表神救贖作為的關鍵階段。

什麼時間是上帝的時刻或上帝的時間? 什麼時候是聖時?

“上帝的時刻”或”聖時”這些說法並非具有普遍的、具體的定義,它們多半出現於宗教或神學的文脈中。上帝的時刻(Kairos)是希臘詞彙,原意指的是「適當的時刻」或「上帝賜給的時機」,與「Chronos」(指的是線性、連續的時間)不同,它強調一種特定、關鍵的時刻,在這制定的時刻內,人可以察覺到神的介入或者是所要求的行動。

具體在基督教中,”上帝的時刻”可能會用來描述一種感受到神顯示的啟示或行動的時刻。例如,在一次禱告會中某個瞬間可能會被稱為是”上帝的時刻”,這表示參加者們相信上帝在那一刻特別地動工或說話。

而聖時(或神聖的時間),在宗教學上往往指的是被劃分出來,用於宗教儀式或崇拜的時間。這可以是每週的安息日,如猶太教的安息日、基督教的主日,也可以是年度的宗教節日,如耶穌基督的誕生(聖誕節),耶穌的受難和復活(復活節),等等。從神學的角度來看,聖時是凡事暫停的時間,信徒們在這個時段中與神建立更深的聯繫,同時將自己從日常生活的節奏中抽離出來。

總結來說,”上帝的時刻”和”聖時”都是非常主觀的概念,它們的意義可以依據不同宗教傳統、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個人的信仰經驗而有所不同。在基督教傳統中,這些時刻代表著人與神之間關係的特殊瞬間,是信徒體驗神學深度和屬靈啟示的寶貴時光。

什麼時間是上帝的時刻或上帝的時間? 什麼時候是聖時?

《聖經》中的祈禱時間是什麼?

在《聖經》中,祈禱是信徒與神溝通的核心實踐之一,祈禱時間則涵蓋了一系列不同的時刻和情境。《聖經》沒有嚴格規定特定的祈禱時間,但通過研究《聖經》中記載的多種祈禱實例,我們可以獲得一個關於何時祈禱和祈禱方式的概念。以下是一些《聖經》中提及的祈禱時間:

  • 1. 定時的祈禱:在舊約和新約時期,會有一些固定的祈禱時間。猶太人有每日三次的祈禱傳統,即清晨的祈禱(晨禱),下午的祈禱(中午禱或九小時禱,約下午3點),和傍晚的祈禱(晚禱)。例如,在詩篇55:17(大衛說:「我晚上晨早正午必呼求哀鳴」),但以理也在固定的時間向耶路撒冷祈禱(但以理書6:10)。
  • 2. 危難時的祈禱:在《聖經》中,信徒常在危急時刻向神禱告求援。如約拿在魚腹中的祈禱(約拿書2章)以及大衛在許多詩篇中對神的呼求。
  • 3. 一日之始和終:很多信徒選擇在一天開始時和結束時祈禱,以致力於將新的一天獻給神,並在晚上回顧一天並尋求平安。耶穌也有晨間獨自禱告的記錄(馬可福音1:35)。
  • 4. 餐前祈禱:基督徒有在進餐前感謝神賜予食物的傳統,例如耶穌在五餅二魚的奇蹟中祝福食物(馬太福音14:19)。
  • 5. 特殊事件和慶典:基督徒在特別的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或在洗禮、婚禮等慶典中祈禱。
  • 6. 無時無刻的祈禱:《聖經》提倡信徒應當不斷地禱告。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17中提到「不住的禱告」,表明祈禱不應該局限於特定時刻。

總之,《聖經》中的祈禱是一種多樣且個人化的行為,涵蓋了經常性的、緊急的、個人的和公共的時刻。虔誠的基督徒通常將祈禱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在不同的情境中通過祈禱來與神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

耶穌在死亡的第九個小時到復活期間發生了什麼?

基督宗教傳統中耶穌基督的死亡與復活是新約聖經中極為重要的事件,特別是在四本福音書中被詳盡記述。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九小時(約下午三點)到復活的這段時間,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下面提供了專業且詳細的描述和相關傳統的解釋:

1. 耶穌的死亡:

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大概從早上九點(第三個小時)到下午三點(第九個小時),根據馬太福音27章46節,在第九個小時,耶穌大喊一聲,然後就死了。此時據福音記載發生了幾個異常的自然現象,如天黑三個小時(路加福音23:44-45)、地震和聖殿的幔子從中裂開(馬太福音27:51)。

2. 福音書記載的發生事項:

  • – 耶穌的葬禮:約瑟夫,一位有名望的議員,請求彼拉多把耶穌的屍體交給他,耶穌的身體隨後被取下來,用亞麻布包好放在一座新墓中,這是在磐石中鑿出來的(馬可福音15:42-46、馬太福音27:57-60、路加福音23:50-53、約翰福音19:38-42)。
  • – 地震和對墓的守衛:馬太福音記載在耶穌死亡後,法利賽人和首席祭司因懼怕耶穌的門徒會來偷走耶穌的身體,而將墓封且請彼拉多頒令派兵守衛墓穴(馬太福音27:62-66)。

3. 古老的傳統和神學上的解釋:

一些基督教傳承,尤其是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中提到「降在陰間」,據說在耶穌死後,他的靈魂下降到陰間(即地獄或死後世界,在希伯來傳統中被稱為Sheol,希臘語Hades),去釋放那些在舊約時代因信仰而被束縛的義人。這段經歷被稱作「基督的降在陰間」,也就是「聖週六」的一部分,雖然這一事件在聖經中沒有直接被記載描述。

4. 耶穌的復活:

根據新約聖經的描述,耶穌在第一天的第一個星期天,即安息日之後的早晨,從死裡復活。婦女們訪問墓穴時,發現石頭已經從墓口滾開,耶穌的身體不在那裡了(馬太福音28:1-9、馬可福音16:1-7、路加福音24:1-12、約翰福音20:1-10)。這個復活事件,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儘管聖經是基督教關於這些事件的主要來源,關於耶穌死亡與復活期間的細節,不同的基督教宗派和神學家有不同的解釋和傳統。此外,許多基督徒在聖週期間將這些事件紀念和沉思。

希伯來人的一天和猶太歷的一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猶太歷和陽曆有什麼差別?

在猶太傳統中,一天的開始是從前一天的黃昏開始的,這遵循了創世紀中的描述方式,其中每天的描述是「有了晚上,有了早晨」,這顯示了猶太人的日子從夜晚開始進入新的一天。具體來說,這是當天落之後、出現三顆星時來標誌新一天的開始。猶太歷中的日子從夕陽落下開始,直到第二天的夕陽落下結束。

猶太歷(Hebrew calendar)和陽曆(Gregorian calendar,即現行的國際標準日曆)之間存在幾個差異:

  • 1. 月球周期:猶太歷是一種結合太陽年和月亮月份的曆法,通常被稱為節氣月曆或陰陽合曆。猶太歷中的一個月基於月亮圍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約為29.5天,而陽曆的月份則是將一年(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平均分成12份,每月為30或31天(除了二月較短)。
  • 2. 年份調整:為了解決太陽年和陰曆月之間的天數差異,猶太歷通過加入閏月的方式來調整,大約每二至三年添加一個額外的月份,以保持節日在一年中相對固定的季節內。這種調整發生在一個19年的循環裡,被稱為「Metonic cycle」,在這之中會有7個閏年。而陽曆是通過每四年添加一天的方式來調整(典型的閏年2月29日)。
  • 3. 年份起始點:猶太歷的年份計算基於對創世紀的傳統估算,認為世界創造於公元前3761年,因此猶太歷的年份和公元年份不同。例如,在猶太歷5783年對應公元2022-2023年。
  • 4. 節日和安息日:猶太歷是猶太宗教節日和安息日(Shabbat)的基礎。安息日從每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按照猶太曆計算。
  • 5. 月亮(月份)的名稱:猶太月份有自己的名稱,比如Nisan, Iyar, Sivan等,和公曆月份(一月、二月…)不同。

這些差別反映了兩種日曆在文化和宗教傳統中各自的重要性和特點。猶太歷與猶太宗教的節日密切相關,而陽曆則被廣泛用於世俗的日常生活中。

希伯來人的一天和猶太歷的一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猶太歷和陽曆有什麼差別?

《聖經》中用的是什麼日曆? 《聖經》中有沒有關於日曆的說法?

《聖經》涉及的時期橫跨了許多世紀,因此它並未統一使用一種特定的日曆。《聖經》主要在古代以色列人的文化背景下成書,其中的日曆體系受到當時周邊文明影響,特別是古巴比倫的影響。在《聖經》的不同部分中,可以看到對於不同日曆系統的隱含提及。

舊約多使用的是猶太宗教日曆,這是一種結合了太陰太陽日曆特色的日曆。它主要以月亮的周期來確定月份(太陰日曆),但會透過增添閏月來調整與太陽年的節奏相吻合,保持節慶與相應的季節相關聯(太陰太陽日曆)。

《聖經》中並未直接提供完整的日曆說法或系統。不過,《聖經》中確實包含了許多與時間計算相關的參照,特別是在節慶、齋戒、安息年和禧年的規定中。例如,在《利未記》23章中,記述了猶太人應當遵守的節期,包括逾越節、五旬節(或稱為麥子收割節)、住棚節等。這些節日都按照月亮的週期規定,從尼散月(通常落於我們的公曆3月或4月)的逾越節開始,按照具體的日期進行慶祝。

逾越節的日期由《出埃及記》12章提供,規定在以色列曆的第一個月、即尼散月的十四日傍晚開始。五旬節是在逾越節後數第五十天慶祝,而住棚節則在七月的十五日開始,持續七天。此外,《出埃及記》34章14-23節和《申命記》16章1-17節也都提到了這些節期的慶祝方式及其與農業週期的關聯。

此外,耶和華與摩西在西奈山所立的約中,指定了安息年(每七年一次)和禧年(每五十年一次)的規定,這反映在《利未記》25章。

總結來說,《聖經》中的日曆參照並非提供一套系統化的日曆,而是透過節日、宗教習俗和歷史事件中隱含地透露出當時使用的日曆特點。這個日曆體系與當時古代近東地區的日曆有許多共通點,並且與現在猶太曆有直接的歷史連結。

瑪雅、埃及、羅馬和希伯來日曆的共同點是什麼? 是根據什麼發明的?

瑪雅、埃及、羅馬和希伯來日曆這些古代日曆系統之間共同的要素包括了對夜空的觀測、季節的變化、以及日月運行周期的記錄,這些要素對於創建日曆至關重要。儘管這些文明的日曆在具體實施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它們都體現出了古人為適應並規劃他們的社會、宗教以及農業活動而對時間進行劃分與管理的需求。

瑪雅日曆是基於紀錄太陽、月亮、其他行星運動以及為宗教儀式設定特定日期的複雜系統。瑪雅人創造了多種日曆,包括 Tzolk’in(260天的祭祀曆)、Haab’(365天的太陽曆),以及長算日曆,用於記錄更長期的時間跨度。

埃及的日曆則以農業周期為導向,特別是與尼羅河的季節性泛濫相關。他們的太陽曆(司哈暦)有365天,分為12個30天的月份,外加五個額外的節日日子,也就是所謂的埃及的五額外日。

羅馬日曆經過了數次改革,包括朱利安曆的實施,最終形成了類似今天所用的365天太陽曆,每四年有一個閏年來彌補時間上的細微差錯。起初的羅馬日曆有10個月,後來增加了兩個月,讓它更加符合太陽年的週期。

希伯來日曆則是一種結合太陽年和月亮月之間周期的陰陽曆。它主要基於月亮的週期來定義月分,並通過添加閏月的方式(大約每三年一次)來校正太陽年和陰曆月之間的差異。

這些日曆系統的創建基於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特別是太陽和月亮的運動。古人根據這些天體如何影響他們的環境(比如季節變化、農業生產等)制定了日曆。這些觀測成果經過精心記錄並代代相傳,使得日曆可以被用於規範節日、市場以及其他社會活動。

儘管每個文明的具體日曆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和差異,但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在於把時間的計量和管理與他們的文化、宗教以及農業實踐緊密相連。這一實踐在每個文明中都被視為維持社會秩序和和諧所必需的。

瑪雅、埃及、羅馬和希伯來日曆哪個比較好? 特點是什麼?

瑪雅、埃及、羅馬和希伯來這些文明發展出的曆法各自有其獨特之處,並且在其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要說哪一個「比較好」就需要依據具體的評價標準來看,因為每一個曆法都是根據那個文明的需求和觀察而精心設計的。

以下是各曆法的特點:

1. 瑪雅曆法:

瑪雅曆法由多個循環系統組成,主要包括:

  • – 曆輪 (Tzolk’in):瑪雅祭司曆,一個260天的循環,包含20個13天的周期,每一天都有一個特定的佔卜意義。
  • – 太陽曆 (Haab’):接近太陽年的365天曆法,分為十八個20天的月份加上一個5天的短月(Wayeb’)。
  • – 長紀 (Long Count):一個用來記錄更長的時間段的系統,可以追溯和預測極遠的過去和未來。

2. 埃及曆法:

  • – 以太陽運動為基礎,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形成的曆法。
  • – 結構上,它分為12個30天的月份,加上5天的節日,總計為365天的太陽曆。
  • – 這個曆法的特點是它沒有設置閏年,導致季節會隨著時間逐漸滑移。

3. 羅馬曆法:

  • – 最初的羅馬曆法是建立在月亮周期基礎上,並逐步發展為朱利安曆,該曆法是由尤利烏斯·凱撒在公元前45年推行的。
  • – 朱利安曆引入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的概念,每四年一次閏年,使曆法與太陽年保持同步。
  • – 這個曆法的缺點是它有輕微的誤差,約每128年就會多出一天的偏差。

4. 希伯來曆法:

  • – 是一種結合太陽和月亮周期的曆法,也稱為陰陽曆。
  • – 分為12個月或13個月(閏年),每個月29或30天,以保持節氣與節日的一致。
  • – 以7日為一週,每週的第七天為安息日。
  • – 為保持與太陽年的同步,大約每19年會插入7個閏月。

總結來說,每個曆法都有其特定的優勢和缺點,適應性與優劣取決於它被使用的社會和文化環境。如果用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會傾向於評價一個曆法根據它對太陽年的精確度,以及它是否能保持與節氣的一致。以上這些古代曆法都在某種程度影響了後來更精確的曆法的形成,例如今天廣泛使用的格裡曆法。

除了瑪雅、埃及、羅馬和希伯來日曆,其他日曆是什麼? 是誰發明的?

除了瑪雅、埃及、羅馬和希伯來日曆之外,還存在許多日曆系統,它們反映了全球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多樣性和天文知識。下面列出一些其他著名的日曆系統及其概要歷史和特點:

1. 中國日曆:

中國傳統日曆,也稱為農曆,是一種結合太陽年和月相周期的陰陽合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帝王時期,約在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時期。該日曆透過置閏月的方式來調節陰曆和陽曆之間的差異。

2. 印度日曆:

印度文化中有多種日曆系統,但最著名的是印度國家曆(Saka Calendar),其起點定於公元前78年。印度的日曆通常結合了太陽運動和月亮階段,且有多種地區變體,適用於不同的宗教節日和儀式。

3. 波斯(伊朗)日曆:

伊朗日曆有著悠久的歷史,現行的波斯太陽日曆(也稱為夏歷或伊朗日曆)是世界上最精確的太陽日曆之一。它被認為是在11世紀由伊朗天文學家Omar Khayyam等人發展的,其年份是以波斯帝國太陽年為基礎。

4. 日本日曆:

日本傳統日曆歷史上經過多次變更,受到中國陰陽曆法的強烈影響。1873年之後,日本採用了與格裡曆(即西曆)類似的太陽曆,稱為明治曆。

5. 維京和諾爾斯日曆:

古代斯堪地那維亞的維京人和諾爾斯文化有自己的日曆系統,它基本上是一種陰曆。不過,具體詳細信息較少,這部分文化遺留給我們的紀錄碎片而已。

6. 亞茲特克和其他中美洲日曆:

亞茲特克日曆非常複雜,有多個曆法系統相結合。可能最著名的是365天的太陽曆和260天的祭祀曆。這些曆法體系源自於更古老的梅索美洲文明的傳承,比如奧爾梅克人。

7. 伊斯蘭日曆:

伊斯蘭或回歷是一種純陰曆,始於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遷移到麥地那的事件,即希吉拉。這個日曆每年有12個月,但是由於它是純陰曆,所以它並不調整太陽年的週期,因此其月份和節氣之間存在位移。

除了上述這些,許多其他文化仍然使用傳統的日曆系統,或者早已遺失了日曆的具體使用方式,但文化遺產中仍有其痕跡。這些日曆的創建通常是多個世代天文學家和曆法學者工作的結果,而非單一發明者的創造。

總結:

時間在宗教經文中有著特殊的意義,例如《聖經》中提到的不同小時和時辰,代表著神聖的時刻。希伯來書的第11章被稱為信仰的英雄之章,強調了信仰的重要性。耶穌所說的時辰意味著特殊的時刻,但《聖經》中並沒有明確提到這個詞。上帝的時刻或聖時是宗教信仰中的概念,代表著神聖的時間。瑪雅、埃及、羅馬和希伯來等日曆系統都有其獨特的特點,並且基於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最終,評價哪種日曆系統更好取決於特定的需求和應用,每種系統都有其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