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考慮過「學術工作」,那麼「博士學位」必須在你的選擇清單中。你想讀博士學位嗎?在中國學習還是出國?我會遇到什麼挑戰?我能做好科學研究嗎?這些問題也隨之而來。對於那些習慣了學生身份但還沒有真正體驗過科學研究生活的學生來說,經驗肯定會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在 Ada Camp 2021 中國,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曹婷、陳琪、鄧攀從個人經歷出發,分享了他們的博士學位故事。他們在國內外不同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我相信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回答你的問題。
分享嘉賓
曹婷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
畢業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電腦科學研究學院
陳琪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
北京大學博士畢業 電腦系
鄧攀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
康奈爾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博士畢業
Q1:讀博的樂趣和挑戰是什麼?
曹婷:讀博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階段。我之所以喜歡讀博,是因為我可以專心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我可以通過自己的研究真正影響世界。在博士學位期間,我申請了一項女性獎學金,申請材料要求說明「我如何在成長過程中提高我的影響力」。在回顧過程中,我發現,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確實在擴大可影響的範圍,並延長可影響的時間長度。
本科時,我通過組織電腦相關活動,幫助更多的人了解這一領域。然而,經過科學研究,由於我們是該行業第一個從事電腦架構高效設計的人,當我們的論文發表時,主要的硬體製造商開始結合我們的想法,研究成果影響了該行業的發展,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能來自論文和畢業要求。同時,你會在網上看到一些負面評論,但你必須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用動力學習知識,克服當前的困難。
鄧攀:博士學位期間最大的樂趣來自於追求好奇心的過程。你可以花很長時間來探索你感興趣的事情——你以前的學者做了什麼研究,你有什麼新想法。因為我的醫生的方向是生物學,博士學位期間的主要工作是做實驗。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實驗的不可重複性。在複製實驗的漫長過程中,你可能會懷疑你是否適合這條路。
陳琪:讀博士最大的樂趣就是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可以不斷挑戰自己,最終做出大家都願意用的成就感很強的東西。博士學位期間的挑戰也可以說是成長的機會。這裡有三個方面:第一,所有的醫生都有高潮和低谷,但在高潮和低谷的過程中,你的性格會被塑造;第二,與大學期間的考試導向教育不同,博士學位期間沒有明確和唯一的目標,你需要更獨立地安排科學研究過程;第三,隨著研究的深入,你的壓力會逐漸增加,學習如何抗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讀博不僅僅是一個關係到學術研究深度的簡單問題,它需要你全面提高。
Q2:博士期間如何對抗壓力?
陳琪:首先,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外部壓力,學會相信自己,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在閱讀博士學位期間,不要總是與周圍的人進行比較,而是為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如果你昨天比今天有進步,你必須為自己釋放一些壓力。例如,只要你按照計劃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寫文章並投票,即使文章沒有,根據意見仔細修改,然後投票總是可以的。我在博三那年發表了所有積壓的論文。發文章有一定的運氣,所以不要太擔心自己是否做得不好,對自己有信心。二是多運動。轉移注意力,從運動中獲得快樂和幸福。三是多參加活動。過去,我們實驗室每周組織棋盤遊戲或一起吃飯。參加更多的集體活動也有助於放鬆心情。
曹婷:首先是鍛鍊。當我在博士學位期間感到累時,我經常出去跑步。第二種是和你一起活動,比如做飯或聊天。體育和聚會可以產生即時的效果,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你應該相信你所做的是促進社會進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這是支持你繼續這樣做的無窮無盡的動力。
鄧攀:我也同意兩位老師的觀點。綜上所述,首先要從運動等生理角度解決心理問題。畢業那年接觸了攀巖,緩解了很多心理壓力。但並非每一項運動都適合所有人,你需要探索你喜歡和適合的運動是什麼。二是通過外部活動解決心理問題,比如和大家出去玩,和同齡人討論現狀。最後,用我博士期間導師的話來說,讀博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需要堅強自己的內心。
Q3:國內外讀博有什麼區別?
鄧攀:有兩個方面。首先,在國外讀博的好處之一是能夠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這有利於取長補短,開闊視野。第二,國內外博士研究的科研壓力不同。國外整體更注重享受生活,所以我們默認周末不必去實驗室工作。在中國讀博通常需要在周末去實驗室工作,甚至打卡。但在這種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結果會更快。我入學的那一年,我們學院博士的平均畢業年限是 6.8 年,這也能體現差異。
陳琪:我覺得國內外教師的水平很高。在我的博士學習期間,我被派到國外學習了一年。無論是從同學的實力還是老師的能力來看,每個人都很強。然而,外出交流可以開闊視野,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想法,這對他們的世界觀和研究觀點的形成有積極的影響,也有助於規劃未來。然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我們都需要與他人溝通,開闊視野,克服自己的局限性。
曹婷:我認為國內外的博士學位差別不大。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導師。導師研究方向和風格是否適合你,周圍的環境是否真的幫助你成長,你是否會把精力分散在其他事情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Q4:如何平衡科研和個人生活?女性做科研有什麼好處?
曹婷:我認為你選擇的是你喜歡的事業,所以你不應該把它當作與生活相衝突的事情。我在微軟有很好的工作經驗。公司將在各個方面促進婦女參與科研和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婦女的地位繼續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都應該共同努力促進婦女的發展。
陳琪:也許很多女孩仍然潛意識地覺得自己不適合電腦領域,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女性有很多男性沒有的優勢,比如更細緻、更耐心、更擅長多線程合作,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優勢。其次,不要太擔心時間分配。只要你為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處理好手頭的工作,你就能找到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
鄧攀:我在計算生物學領域受到了很多鼓勵。因為這個領域的女性很少,有時政策會傾向於女性,但沒有必要懷疑她們的能力是否略低於其他人。我一直認為我寫程式碼的水平不是很好,但在閱讀了很多程式碼後,我發現我寫得很好。女性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快速成長,並取得很高的成就。
Q & A 環節
嘉賓分享後,觀眾還從語言障礙、導師選擇和科研選擇的角度向三位分享者提問:
Q1: 剛出國的時候聽課語言障礙大嗎?
鄧攀:有一點。但這是一件很快就能適應的事情,不應該成為你想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的障礙。
陳琪:一開始我真的聽不懂。但後來我發現,除了寫論文,我不必擔心語法問題。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兩個人可以有效地交流。
Q2: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導師?
陳琪:選擇一位方向和風格與你相匹配的老師。研究方向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風格。我們應該相信,所有選擇當老師的人都希望學生好,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果你在博士期間與導師發生衝突,你可以試著從老師的角度思考,也許你可以理解老師。
曹婷:首先,你應該知道你是否對老師的研究方向感興趣。現在是一個訊息社會。您可以提前了解教師的介紹和評價,了解教師的工作重點等。
Q3: 如果你再讀一遍博士,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做什麼?
陳琪:開闊視野。在我讀博士的時候,我選擇了專攻一個方向,因為我覺得時間不多,所以我必須在一個領域進行深入的探索。但來到微軟後,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發現這些東西對我的研究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你會在某些領域發現問題。事實上,在其他領域也有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但你不知道。因此,如果我重讀博士學位,我會閱讀更多關於相關領域的知識來打開我的想法。
鄧攀:讀更多的論文。一個好處是了解現有的結果,不要做重複的工作;二是拓寬你的視野,石頭可以攻擊玉,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可能會發現更感興趣的話題。
曹婷:選擇影響力較大的話題,主要考慮影響的範圍和年限,對社會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