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Go)的歷史:從中國到日本和韓國

歷史背景

圍棋(Go)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大約在公元前的早期時期。 當時這個遊戲被稱為“Yi”,但今天稱為“圍棋”(Wei Qi)。 儘管存在許多傳說關於它的起源,但沒有確切的知識來源,只有猜測。 最著名的傳說之一是關於中國三聖之一的堯(Yao),據傳他創造了圍棋,以教導他的兒子丹朱(Dan Zhu)。 如果這個傳說屬實,那麼圍棋的創建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3世紀,使其有著四千多年的歷史。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圍棋的確切起源,但有證據表明,古代中國存在卜筮和占卜的傳統,可能與圍棋的起源有關。 這些卜筮通常使用龜殼上的裂縫來解釋,而這些裂縫可能被複製到棋盤上,以供祭司更好地解釋。 另一種可能性是,圍棋最初可能作為軍事策略工具,用於指導軍隊指揮官的戰術決策。

圍棋傳播到韓國的方式有兩個理論。 一個理論認為,在西元前約1000年,一位名叫奇子(Kija)的中國人與許多其他人一起來到韓國,以逃避中國的戰爭。 據說奇子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教授了中國的生活方式,並將圍棋等事物傳授給了韓國人,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另一個理論是,公元前108年,當中國入侵並接管了朝鮮時,該地區的廣泛貿易導致了文化的交流,圍棋就是這種方式引入朝鮮的。

圍棋傳播到日本的過程相對簡單。 在公元8世紀中葉,中國的皇帝通過日本的代表將圍棋送給了當時的日本皇帝。 日本的貴族階級迅速喜愛了這個遊戲,並且透過這種方式傳播到了日本。

不同國家的圍棋發展

中國

中國是圍棋的起源地,該遊戲在這裡已經存在了最長的時間。 一些早期明確的關於圍棋的提及可以在孔子的著作中看到。 他對圍棋的提及並不友好,導致後來的一些世代將圍棋視為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遊戲。 後來,圍棋被認為是一種技巧遊戲,擅長圍棋的人通常被視為智者。

在這個時期,圍棋似乎是在17×17格的棋盤上下的,而不是今天常見的19×19格。 至於何時以及為何發生了這種變化尚不清楚,但有證據表明,在一段時間內,17×17和19×19的棋盤並存。 早期的中國圍棋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放子」的概念。 在「放子」規則下,遊戲開始前,必須在棋盤上放置四顆棋子,黑子放在對角線的角星點上,白子放在另一對角線的角星點上。 這限制了中國圍棋玩家的開局方式,而其他國家早已取消了這項規則,允許更富有創意的開局,導致了各種新的策略的產生。 中國最終取消了「放子」規則,但在取消之前,他們在圍棋領域落後於其他國家。 後來,中國開發了「中國式」開局,這是其他國家從未見過的,可以幫助中國玩家在遊戲中取得平等地位。

如今,中國有許多世界頂級的圍棋選手,包括世界上最強的女子圍棋選手瑞乃偉(Rui Naiwei),她是第一個贏得重要公開賽事的女性。 中國的職業圍棋選手在國際比賽中表現出色,雖然整體而言不如韓國選手,但在綜合水平上超過了日本選手。

韓國

韓國的圍棋起初也是貴族階級的遊戲,被視為博學多才和智者的浪漫追求。 然而,在西元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後,圍棋開始流行於中產階級,仍然被視為所有博學多才和智者必備的重要藝術之一。 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圍棋風格,稱為「孫張圍棋」(Sun Jang Baduk)。 在這種風格下,首先在棋盤上放置16顆棋子,然後黑子的第一步落在中心星點“天元”上。 這種風格鼓勵了遊戲早期的戰鬥,使許多韓國棋手熟練地處理遊戲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圍棋在韓國開始嶄露頭角,成為今日的圍棋強國。 職業圍棋協會成立,職業比賽開始舉行。 韓國選手在國際賽事中常常獲勝。 在1990年代,韓國成為無可爭議的圍棋頂尖強國,許多冠軍頭銜一直由韓國選手保持,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此外,被認為是世界最強圍棋選手的人是韓國人李昌鎬(Lee Chang-Ho)。

日本

在圍棋傳入日本後,直到德川幕府時代,對圍棋的真正重要性才逐漸浮現。

在此之前,通常會有為皇帝工作的圍棋教師,他們是全國最優秀的圍棋選手,唯一的目標就是教皇帝更好地下圍棋。 當第一位德川幕府將軍上台時,他建立了一個官方政府職務,由該國最優秀的選手擔任,以成為幕府將軍的個人導師,被稱為“名人御所”(Meijin Godokoro)。 這是一個備受追捧的職位,名人禦所擁有權力、威望,也與將軍有直接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