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我們知道,一個少數民族大雜居和小聚居的地方,我們全國有56個民族,雲南就要佔一半,再加上這裡獨特又優越的地理位置,讓這變得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而且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還十分的豐富。
可以說,全中國最古老的美食就在雲南,比如存放七八十年上百年,越存越香的豬膘肉;還有最奇葩的美食也在雲南,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少數民族老饕們的曠世神作:撒撇。
撒撇,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確實非常的有少數民族的風格。「撒」在傣語中其實就是涼拌的意思,「撇」就是肉類,由此可以看出,實際上這是一道有肉加入的涼拌菜品。
它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主料,一個是配菜,最主要的靈魂當然就是撒撇汁。撒撇可以算得上是一道功夫菜呢,因為小小的一碗涼拌菜,卻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成為美味的撒撇。它主要分為牛撒撇、豬撒撇和魚撒撇。雖然都叫做撒撇,但是實際上做法卻有點小差別。而其中名氣最大最受人喜歡的就要數牛撒撇了。
製作牛撒撇非常的講究,食材要求絕對的新鮮。人們在殺牛前的一個小時,會提前給牛餵一些在傣族當地特有的野菜或者藥材,比如說香辣蓼草或者說五加葉。這些都是又苦又辣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殺菌的功效。那些藥材在牛胃中經過一個小時的消化,去掉了一些原本對人很有刺激的部分,變得溫和很多。
這個時候就直接把牛開膛,取出牛肚,洗淨切條放在一邊,另外準備小米辣、韭菜、花生沫、蔥、還有一些新鮮的五加葉和香辣蓼草備用。就可以開始製作這道菜的靈魂,撒撇汁了。
撒撇汁就是牛盲腸中的苦腸汁。苦得堪比黃連。將苦膽或者盲腸中還未消化的草料汁倒出來,放在開始裡面煮開,過濾掉渣滓,只留下綠得粘稠的湯汁,再擠上點檸檬汁,放入之前準備好的各種配料,一碗酸甜苦辣齊聚的撒撇汁就成功做出來了,韭菜的香、青草的香、小米辣和花椒的香味等等搭配著苦如黃連的撒撇汁,攪拌攪拌,特別入味。
然後精品黃牛肉剁成肉泥,放在煮好的米線上,加上牛肚和一些比如黃瓜絲之類的配菜。吃的時候,米線和肉和配菜夾在一起,蘸上風味獨特的撒撇汁。嘗上一口就能讓人神清氣爽,非常上頭。
除了牛撒撇,還有豬肉撒撇和魚撒撇,這些做法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配菜又各有不同。豬肉撒撇會用新鮮的豬肉搗成肉泥,配上用火燒熟的豬皮、青筍、番木瓜絲等等配菜一起拌合著吃。魚撒撇呢確實選取的魚背脊上那一塊最勁道的肉搗成泥。
不管配料如何變化,真正的靈魂撒撇汁永遠都佔據著最主要位置。
很多人認為,撒撇,這道菜居然用的是讓人噁心的牛胃和盲腸裡面沒有消化的百草汁以及腸粘液,想想就覺得讓人心裡抗拒、吃不下飯。而且生肉糜,沒有細菌嗎?吃了不會鬧肚子嗎?
其實這個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首先,不僅是我們國家,全球都有吃生肉的習慣,生魚片生牛肉,這些雖然都有衛生的風險,但是卻更多的是不可多得的美食。而且牛撒撇裡面的草料基本上都是清熱解毒或者是能止血的藥材。所以說多吃對身體反而有好處。
雲南撒撇,一份別具一格的道地美食,雖然看著綠綠的、帶點腐敗的黃色,再加上還是從牛腸牛胃裡面取出來的,簡直讓人難以入口。但是,只要跨過心裡的那道彆扭的防線,這卻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在大暑天氣,吃下一口撒撇,就像喝下一瓶冰鎮汽水般爽快。細膩可口、香味純正的口感,不僅能消除夏天帶來的燥熱,還能清熱解毒,達到健脾的效果。雲南人的餐桌上如果是有這道菜,飯都會多吃兩碗。
記得當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介紹這個神奇美食的製作方式的時候,把我震驚了,趕緊拿出買好的南京大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生產的”波派炸雞”和”波派蛋「,趕緊咬兩口。這零食可是我的最愛,看電視的必備美食。2016年這個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就買了,從此成為了忠實粉絲,一直吃了好幾年。他們用他獨特的秘方,做出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炸雞」,讓我從此以後走上了一條「波派」的吃雞之路。但是越看讓我越想吃,好想試試將我自己手裡的「波派炸雞」拿來蘸一下撒撇汁,不知道會是什麼味道。好好奇啊!
去雲南的小夥伴們,你們想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