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常有這樣的誤區:
「月經量越多越好,代表年輕、生育力旺盛。」
「月經量少的人老得快,容易卵巢早衰!」
當發現自己月經量不是傳說中那麼多的時候,很多女生就開始緊張,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
正常的月經量是5~80ml,經期2-8天,整個月經期小於5ml才算是月經量少。5ml有多少呢?大概就是一個礦泉水瓶蓋的量。
如果用衛生巾表示的話,大概就是整個月經期只用少量護墊就夠了,根本用不到衛生巾。
對一般女性而言,如果你的月經量一直不多或者和以往相比沒有明顯減少,自己感覺身體也沒什麼不舒服的,那就不用太擔心。
如果一段時間內,感覺到月經量較之前有明顯減少,那就要考慮儘快就醫。
不一定。
月經量少的原因
月經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並不一定就是卵巢早衰,以下任何一種情況都可能導致月經量變少。
1. 懷孕
懷孕會影響月經,你以為的月經量少,其實有可能並不是月經,而是異常的子宮出血。
有些女生在孕早期會出現點滴出血,一般量不大,2~3天就會消失。
所以,有性生活的女生們,無論有沒有做措施,這種情況下,都需要有意識地檢查一下是不是懷孕了。
2. 內分泌疾病
在月經形成過程中,規律的激素是至關重要的。
當身體出現內分泌疾病,比如垂體瘤、甲狀腺功能減退、卵巢囊腫等,都會引起激素紊亂,月經量自然也會隨之改變。
想要檢查出這類原因,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進行相關的檢查明確病因。
3. 子宮內膜損傷
排出的月經是子宮內膜壞死脫落形成的,因此,子宮內膜的狀況會影響月經量。
比如多次人流刮宮後引起的子宮內膜損傷粘連。如果損傷到內膜基底層,甚至可能會出現閉經。
所以大家如果暫時沒有想要寶寶的打算,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保護自己的身體。
此外,子宮發育不良、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導致月經量少。
4. 減肥、藥物和精神狀態
過度緊張和傷心、或是過度減肥、高強度運動、以及某些藥物(如精神類藥物等)都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影響相應的激素分泌,導致經量減少甚至閉經。
月經量減少的症狀
如果經量突然減少,先別急,可以想想自己最近有沒有過度減肥?壓力是不是很大?有沒有吃什麼藥?
臨床上的卵巢早衰,指的是女性在40歲之前出現月經稀發或閉經4個月以上,並合併以下症狀。
1. 皮膚潮紅、夜間盜汗
如果經常全身潮熱發汗,有時夜間也會有盜汗,那也要警惕卵巢早衰。
2. 陰道乾澀疼痛
當卵巢早衰時,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陰道乾澀疼痛,會影響生活幸福感。
3. 情緒煩躁
在體內激素的作用下,也可能出現情緒陰晴不定,情緒莫名煩躁,看什麼都不順眼的情況。
我國女性平均絕經年齡是49.5歲,80%的女性絕經年齡在45~54歲之間。如果你還沒到40歲,但已經察覺到自己有以上症狀,不要慌張,建議去醫院進行相應的激素水平檢測。
目前沒有任何辦法能讓「衰老」的卵巢重新恢復年輕,我們只能儘可能避開高危因素,預防卵巢早衰:
- 戒菸戒酒
- 安全科學避孕,減少人工流產帶來的子宮內膜損傷
- 避免接觸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質
- 積極治療自身免疫疾和婦科相關疾病
- 定期體檢,可進行甲狀腺功能、性激素、常規婦科檢查等檢查
- 規律作息、平衡膳食、適量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