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算什麼?真正厲害的是吃石頭,而且這吃完的石頭還能傳三代!

有天在網上的影片中看到一個減肥的網紅博主,炒了一鍋鵝卵石,油鹽醬醋等調料一個不少,端上桌嗦得非常起勁。當時我心裡就想,現在的減肥都內捲成這樣了嗎?為了少吃一點東西,居然嗦石頭,難道這樣的行為真的能欺騙到胃,望梅止渴,達到減肥的目的?

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我見識淺薄了。實際上,在湖北秭歸、恩施等地,還真的有這麼一道炒鵝卵石的「硬菜」,一道菜吃完能傳三代,人走了,菜都還可以傳給下面的子孫們繼續炒了吃。應該稱之為全國乃至全球「最硬」的美食了。這道菜就是大名鼎鼎的「嗦丟兒」。

談到這裡,我相信很多人就很好奇了,這個嗦丟到底是個什麼味道,又是如何做出來的呢?其實很簡單,就像炒田螺一樣。

選擇大概一到三公分左右的鵝卵石,二十多顆就夠一盤了,然後將他們洗乾淨瀝乾水分。

熱鍋裡面下豬板油,將石子兒倒進鍋裡爆炒一下,再起鍋放好,待用。

然後將提前準備好的蒜、姜、花椒以及這道菜的靈魂辣椒,當然現在的話可以準備點火鍋底料,或者郫縣豆瓣倒入鍋裡炒香。再放入剛才炒過的鵝卵石翻炒均勻,保證每一顆石子上面都被調料覆蓋住。別看鵝卵石這麼硬,這麼炒巴炒巴,調料的麻辣鮮香基本上都能滲入進石頭,所以很多人吃過之後,都覺得嗦丟兒越嗦越入味。

當然,做嗦丟的鵝卵石並不是隨便選選都可以的哦,一般得用河裡的鵝卵石,其中以山澗小溪的最佳。因為小溪裡面的水流非常的清澈,淺淺的水裡有非常多品種的小魚小蝦,這種鵝卵石上面會留下很重的魚腥味。加上各種香料調料一炒,直接香爆,就像嗦田螺一樣,讓你回味無窮!

那這種有點奇葩的食物,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當時在秭歸碼頭上幹活兒的工人師傅們,因為天氣太熱吃不下飯,所以想到了這個炒鵝卵石的辦法,有鹽有味地炒鵝卵石,他們嗦著鵝卵石,感覺越嗦越有味道,特別是加上一口小酒,那滋味,甚至讓他們全身的疲勞都退散了不少,還打開了他們的胃口,因此這道菜就被流傳了下來。以前的船工,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吃兩三次嗦丟,因為它不僅味道好,苦中作樂還解饞,最重要的是成本還低,下酒再好不過了。

至於為什麼叫做嗦丟,顧名思義,嗦完就丟。因為多嗦幾口就沒有味道了,就可以扔掉了,當然,也可以洗乾淨了留下,下頓飯繼續炒。所以才說一道菜可以傳三代,人走了菜還在!

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或者嘗到這個菜都會大吃一驚。石頭居然真的能拿來吃,而且還是秭歸、恩施等地的一道名菜。真的感覺非常不可思議。其實,對於以前常年累月飄蕩在江上的船夫工人等等,為了討生計,基本上都離開家裡很遠,甚至過家門而不入。發明出的嗦丟兒,出家門就撿好家鄉的卵石帶在身邊,炒了就嗦,嗦了留起來下次再炒,並不是說這個有多麼好吃的味道,而是吃的是一份對自己家庭親人的思念和眷念,更是對自己未來日子的一種期盼,所以,嗦丟嗦的不是單純的石頭,而是生活!

而現在的,嗦丟又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之中,這個時候,它卻是以一種紀念,一種文化,一種歷史的見證而存在的。

現在的嗦丟,可以說算得上是湖北的一道名菜,嗦的其實不是石頭,而是真正有味道的各種香料。在恩施當地,家裡如果有客人來,或者外地的朋友來做客的時候,家裡都會做上一道嗦丟,很多人都對這道菜讚不絕口。

關於嗦丟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並沒有確切的文字記錄,從而無從考證。這道菜曾經陪著無數的船工忍受住了飢餓。後面因為船工這個事業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嗦丟也隨著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之內。但是近年來卻因為秭歸縣的一次美食徵集,讓很多人又重新認識了這道菜。

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吃嗦丟已經成為了一種情懷,特別是一些老人,嗦上一口,思念著以前的那種雖然艱苦卻有滋有味的生活!

在我眼裡,我不得不說,嗦丟這道菜,真的可以算是老饕們對美食的一種極致開發了。中國之大,無奇不有,有特別多的美食我們都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它們其實很多人吃不慣,味道也不見得就有多好,但是它們的發明和流傳卻承載著一方水土的歷史,所以,吃的是生活,吃的是情懷,吃得更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