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知曉,也都看過相關的寓言故事,但是大家知道這個成語故事是出自何處嗎?大概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吧,我們今天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來歷,這個故事出自戰國時期,當時楚國的楚襄王接班之後,一味的任用那些奸佞之人,導致朝政一天比一天腐敗,楚國也一天比一天衰敗。
當時有一個名為莊辛的大臣看到楚國日漸衰弱心中就焦急不已,他就想再這般下去楚國必亡,所以他就想好好的勸告一下楚襄王,那時莊辛就經常勸告楚襄王,可惜這個楚襄王並不是什麼明君,他只想著玩樂,根本就無心治理國家,所以壓根就不聽莊辛的勸告,最終經過多番勸告后庄辛見楚襄王還這般,他直接就對楚襄王說:大王如果再這般貪圖享樂,不理朝政的話,那楚國早晚會亡國。
楚襄王當時聽到這個話之後就雷霆大怒,直接就說:你怎麼敢說這樣的話語,難道你希望楚國滅亡嗎?莊辛聽了之後立馬就淡定的回答自己肯定不希望國家出現問題,但是現在大王這般國家遲早是會出問題的,作為臣子心中實在是著急,所以才會講這些話,當然這些話也確實是肺腑之言,如果再這般下去,楚國的確會亡國,如果大王懷疑我所說的話,不如讓我先到趙國躲避一番,然後看看事態究竟會如何發展,看看楚國會不會出現危機,楚襄王聽了莊辛這一番話之後依然不為所動,莊辛見這般勸告楚襄王都無動於衷,於是他就離開楚國前往趙國了。
後來事情的發展的確如同莊辛預料的一模一樣,那時莊辛不過才離開楚國5個月而已,當時秦國就發兵進攻楚國,楚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秦國很快就將楚國的都城給攻佔了下來,楚襄王那時就如同喪家犬一般,逃的比誰都快,一絲君王的樣子都不曾有,最終楚襄王逃到了信陽地區,此時這個傢伙才回想起莊辛的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悔恨萬分,因此立馬就派人去請莊辛回國。
楚國畢竟是莊辛的故土,所以國家有難他自然也焦急萬分,因此就隨著楚襄王派去請他的人回到楚國,楚襄王見到莊辛之後立馬就開始向莊辛認錯:就說自己當初不該不聽勸告,如果聽了勸告肯定就不會讓楚國陷入現在這樣的危機當中,不知道愛卿現在有沒有辦法挽救楚國於危亡之中呢?莊辛聽了楚襄王這番話之後就問:大王是否真的後悔,真的想救楚國呢?楚襄王當即就說早已萬分後悔,就是不知道現在悔過是否還有用?
莊辛聽完後也沒有直面回答楚襄王的話,就說自己講一個故事給楚襄王聽,當時莊辛就開始講了,他就說:有一個農夫養了不少羊,晚上他會將羊趕到羊圈當中,有一天早上起來準備放羊的時候去卻發現沒了一隻羊,農夫那時自然就要弄清楚羊為什麼會沒,這一檢查,原來是因為羊圈出現了一個洞,晚上狼通過那個洞將羊偷走吃掉了,得知原因的農夫並沒有修補羊圈,那時他的鄰居就勸他將那個洞修補好,再將羊圈加固一下,防止狼再來。
農夫當時聽了鄰居的話之後卻不以為然,就覺得羊都已經沒了,修也無用,所以就沒有修補那個洞口,結果第二天晚上狼又偷走了一隻羊,此時農夫才後悔沒有聽鄰居的話,因此趕緊就找來工具將那個洞口給修補上了,並且還將羊圈加固了一番,此後羊就再也沒有丟過,楚襄王聽完這個故事之後就明白莊辛什麼意思了,所以就問莊辛現在該怎麼辦才好,莊辛見楚莊王是真的悔過,所以就對楚莊王說現在悔過還來得急,只要聽他的建議就可以讓楚國安全度過這次危機。
楚襄王聽了莊辛的話之後立馬就表示自己一定聽莊辛的建議,莊辛那時就開始為楚襄王分析秦楚兩國的局勢,就說楚國畢竟是一個大國,秦國想一時之間滅掉楚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現在積極採取對策,就可以將秦國軍隊趕走,說完之後就提出了許多對策,楚襄王那時就按照莊辛的對策來做,結果真的將秦國軍隊趕走了,楚國也得以度過危機,所以後來人們就用莊辛講的這個亡羊補牢的故事來比喻知錯如果能及時改正就會出現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