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到了晚上就想睡覺?很多人閉上眼睛很久,為何輾轉反側就是睡不著?剛睡著,就不停地做夢,大腦得不到休息,白天頭重腳輕,晚上頭腦清醒,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給你慢慢道來。
中醫告訴你,人為什麼到了晚上就想睡覺?
中醫將白晝分成陰陽,白天為陽,晚上為陰。早晨太陽升起,陽氣煥發,人開始從睡夢中醒來,並隨著太陽升高,氣溫變暖,人也變得更有活力,白天動而生陽,人體陽氣布施於外,所以人在白天充滿了陽剛之氣。
而到了晚上,陰氣降臨,此時陽需要入陰。《黃帝內經》告訴我們: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這表達的意思就是,陰陽盛衰主導著人的睡眠和覺醒機制,該潛藏的時候,人就需要睡覺休息,該釋放的時候,人就會覺醒,出門走動,或者勞作了。
這些布施於體表的陽氣,為人體陰液所化,維持白天所有活動要消耗體內的陰分。當陽動到極限,陰分消耗過度,人就會疲勞,就想要睡覺。入睡後,陽氣開始收斂,消耗減少,反過來促進陰分的化生。等陰養足了,人體第二天才能有充足的陽氣。
長期晚上睡不著覺,對身體有哪些傷害呢?
當陽氣該入陰經卻沒有入的時候,人就會睡不著覺。尤其是整夜都睡不著覺,會嚴重影響到人的身體和心情,甚至讓不少人崩潰。
長期失眠的患者都是陽不入陰,陰氣得不到化生,而陰分虧虛,體內五臟六腑陰液不足,手掌紋路紊亂,人看上去更顯老。
在這裡給大家梳理一下,常見的失眠患者可以分為這幾種類型:氣鬱化火型、寒溼嚴重型、陽不入陰型。
針對這三種類型的失眠問題,中醫怎麼解決?
有的患者失眠的同時,常常會伴隨心情煩躁,這是因為體內肝氣鬱結,氣不通暢便會化為火,火一旦擾亂心神,人就會失眠煩躁。
針對此類患者,需要清熱,由於心情煩躁,所以還得搭配解鬱的藥物,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四逆散,搭配上梔子淡豆豉湯。
四逆散出自《傷寒論》,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睡眠障礙的君藥,方中白芍與柴胡相配,以斂陰陽,條達肝氣;枳實與柴胡配伍,一升一降,舒暢氣機,枳實與白芍相配,理氣和血,使氣血調和,體內的氣機運行正常了,病根就祛除了。
梔子豉湯清瀉心熱,為臣藥,具有清熱除煩,宣發鬱熱之功效。梔子既能上入心胸清透鬱熱以除煩,又可導火下行以除熱;豆豉俱輕,辛涼宣散,透邪暢中,宣洩鬱熱,兩者配伍增加了梔子除煩之效。
其次,就是體內寒溼重的人,現有的陽氣無法推動寒溼之邪,所以人就會感覺沉重,身體疲乏,勞累,即使睡著了,醒來也會感覺到疲勞感,不能真正的休息好。
針對此類患者,需要溫補陽氣,陽氣充足,就可以入陰,睡覺也就輕鬆了。建議服用附子理中丸,可以起到很好的療效。
附子理中丸,實在人參、白朮、乾薑、甘草這四味藥的基礎上加上附子,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可以起到溫中健脾,散寒之痛的功效。
還有一種患者屬於陽氣入陰的機制出現了問題,上面已經講述過了,陽氣自然無法入陰,便會睡不著。怎麼解決呢?在《黃帝內經》中僅有的十個藥方之一,半夏湯,就是專治失眠的。
半夏歸於胃經,稟賦陽極生陰之性,是引陽入陰的最好藥材,陰陽和諧了,該入陰的時候入陰,該出陰的時候出陰,自然而然就會從坐臥不安到安穩入睡。
當然,睡眠問題,不僅僅是陰陽、衛氣那麼簡單,需要由表及裡,深入辨證。